严禁碰瓷造犯规!联盟新规一出,已有三大球星成最大受害者

2021-10-29 17:03:10 来源:中超直播

过去几个赛季,NBA不乏出现了多名“碰瓷专家”,以至于到了FIBA赛场上,得不到裁判哨音照顾的他们,险些又让美国男篮在世界赛场上丢脸。不得不承认,由于联盟这几年对于球星的照顾,在一有身体接触时就毫不犹豫吹响了嘴边的哨音,使得他们已经患上了“裁判依赖症”。不过联盟也深知这样打断比赛节奏的起伏哨音,会大大降低比赛的观赏度。为了遏止“非自然投篮动作”也在休赛期展开了一连串的讨论及规则调整,终于在新赛季公布了相关的规则条例,而在相关规则一公布之后,也立刻引发了外界的极大讨论,球迷普遍认为布鲁克林篮网的詹姆斯哈登、亚特兰大老鹰的特雷杨和达拉斯独行侠的卢卡东契奇受到的影响最大,而他们的看家绝活“造犯规”恐怕也会在本赛季成为绝唱。

严禁碰瓷造犯规!联盟新规一出,已有三大球星成最大受害者(1)

而关于这个犯规的条例一共包含三部分:1、投篮者以异常角度启动/倾斜到防守者身上;2、投篮者以异常角度踢腿;3、进攻球员突然偏离路径(侧身/向后)去故意碰撞防守者。自从新规则开始实施后,后续效应也从季前赛开始发酵。在当时一场开拓者与勇士的比赛中,勇士核心库里一个靠在对手身上的三分球出手没被吹犯规,该视频也在网上疯传引起热议,而库里赛后也提到,任何新规则的设立,一开始可能都会有些混乱,且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身为球员就是尽自己本能将比赛打好。

严禁碰瓷造犯规!联盟新规一出,已有三大球星成最大受害者(2)

然而随着NBA新赛季已经打了一周的情况下,关于这个造犯规的话题也持续发酵,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之前球迷所提到的那三位球星。这里先来谈谈詹姆斯哈登,这位大家众所皆知的“碰瓷王”。在12-13赛季和凯文马丁互换去到休斯顿火箭之后,哈登似乎也是深得这位造犯规的射手亲传,在刚加盟新东家的那个赛季,就将自己的场均罚球次数直接从之前在雷霆的6次提升到了10.2次,他那场均25.9的得分,其中有8.6分都是来自于罚球,而从14-15赛季开始,哈登曾经连续6个赛季的场均罚球皆来到了两位数,到了19-20赛季更是一举暴涨至生涯最高的11.8次。

诚然哈登的突破和投篮确实是一绝,但他在关键时刻过于依赖裁判的哨音,想要在罚球线上解决问题,也让他每每到了对抗强度更加激烈的季后赛中,时常遭遇隐身。而上赛季在被球队交易到了篮网之后,哈登在罚球方面终于有所收敛,但仍然有着7.3次。结果在这次联盟新规一出,哈登在造犯规方面可以说是毫无任何优势可言,5场比赛下来他一共只罚了15个球,场均只有可怜的3次,而场均16.6分相较于上赛季的24.6分也有了大幅下滑,由于没法得到裁判的照顾,哈登也在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大吐苦水,认为自己被联盟所针对了。

严禁碰瓷造犯规!联盟新规一出,已有三大球星成最大受害者(3)

而除了哈登之外,18年的两位热门新秀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作为18年的5号秀,特雷杨在自己的菜鸟赛季其实并没有太过依赖于造犯规,场均罚球次数也不过只有5.1次,但深受哈登影响,在之后两个赛季杨也开始更多地选择去骗犯规,从而抛弃了自己最擅长的突破和三分球,尤其是上赛季,特雷杨的三分球场均出手次数6.3次,还不如8.7次的罚球数。作为一名身体素质平平的矮个后卫,特雷杨之所以可以在最近两个赛季让自己跻身联盟顶尖控卫行列,靠的就是自己在罚球线上的威胁性,可如今新规一出,杨的场均罚球次数也降至生涯最少的4.4次,5场比赛下来最多的罚球次数也不过是第二场与骑士的7次而已。

严禁碰瓷造犯规!联盟新规一出,已有三大球星成最大受害者(4)

另外当初在选秀大会上和他互换的探花郎东契奇,也和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菜鸟赛季东契奇的场均罚球不过只有6.7次,都是靠自己富有节奏型的进攻来让自己取得分数,结果遭到联盟这种造犯规生态的影响,东契奇也逐渐患上“巨星哨”的依赖症,过去两个赛季在裁判没有随他心意及时响哨之后,东契奇竟然还会直接和裁判对峙,从而吃了不少的技术犯规,而本赛季他的场均4.3次罚球数,也来到生涯最低值,4场比赛下来,最高罚球次数不过5次而已,场均24分也远低于25.6的生涯平均值。在没法轻松赢得裁判哨音响起的情况下,这几位巨星调整原有打法以及改变之前遭犯规的习惯,几乎是成定局的事实了。

当然也并非所有球员都受到这样的影响,季前赛引发讨论的库里就适应的相当不错,场均6.8次站上罚球线与上赛季的6.3次不减反增,30.4的场均得分和上赛季最佳的32分也没有太多区别,甚至还拿下了首周西部最佳球员,算是被针对球员中的特例。NBA近年由库里所掀起的“三分时代”已经成为联盟主要的潮流,所谓的“非自然投篮动作”也算是“三分时代”衍生的产物。如今NBA官方祭出“杀手锏”是否会对整体打法有所影响仍待时间观察,但至少让联盟充斥一点热血的身体碰撞,绝对比之前的“点球游戏”观赏性要好太多了。


相关阅读

大家都在看